数据来自康熙字典,仅供参考。

                 ↓底部
  • 拼音:bi

    五行:

    笔画:6画

繁体:畢      吉凶:吉      部首:
姓名学:
详细解释:

毕 <名>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端象网形,下端是柄,古时用以捕捉鸟兽、老鼠之类的器具。金文又在上面加个“田”,意思是田猎所用的网。本义: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)
同本义 [a hand-net]
畢,田网也。--《说文》
田守毕弋。--《国语·齐语》。注:“掩雉兔之网。” 其余荷垂天之毕。--《汉书·扬雄传》
耒遭民田之毕。--《论衡·偶会》
又如:毕戈(毕为捕兽所用之网,戈为射鸟所用的系绳之箭。泛指打猎活动)
毕宿。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,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五宿,有星八颗。以其形状像毕网得名 [a star name]

毕 <动>
用毕猎取 [hunt with a hand-net]
鸳鸯于飞,毕之罗之。--《诗·小雅·鸳鸯》
完毕,结束 [finish;accomplish;conclude]
若入前为寿,寿毕,请以舞剑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此印者才毕,则第二板已具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老人语未毕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公阅毕。--清·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又如:礼毕;毕婚(完婚);毕世(终其一生);毕老(终其天年);毕事(完事,了事)
全部使出 [exhaust]
吾与汝毕力平险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又如:毕气(气数完尽);毕辞(尽所欲言)
毕 <副>
全部,都,统统 [fully;completely;altogether]
众妙毕备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忽然抚尺一下,群响毕绝。
责(债)毕收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莫不毕集。--清·侯方域《壮悔堂集》
又如:毕备(全都具备;完备);毕恭毕敬(非常恭敬)


  • 拼音:yu

    五行:

    笔画:5画

繁体:玉      吉凶:吉      部首:
姓名学:
智勇双全,刑偶伤子,名利双收,荣贵隆昌,女人病弱,有爱情厄,欠子之字。
详细解释:

玉 <名>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象一根绳子,串着一些玉石。“玉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)
同本义 [jade]
玉,石之美者,有五德,润泽以温,仁之方也…--《说文》
君无故玉不去身。--《礼记·曲记》。疏:“玉谓佩也。”
五玉。--《虞书》。郑注:“执之曰瑞,陈列曰玉。”
王齐则共食玉。--《周礼·王府》
惟辟玉食。--《书·洪范》
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--《左传》
又如:玉情儿(玉石的质量、成色);玉墀(白玉台阶);玉阙(宝座;皇宫);玉虚(道教指玉帝的居处);玉树(指槐树);玉砚(玉石制的砚台);玉雕(玉石雕成的工艺品);玉栏(玉石制的栏杆)
泛指玉石的制品 [jade]。如:玉尺量才(考试);玉鉴(玉镜);玉斝(玉酒器);玉辇(君后坐的车);玉笈(玉饰的书籍)
指玉制的乐器 [jade instrument]
集大成也者,金声而玉振之也。--《孟子》
又如:玉徽(美玉装饰的琴);玉轸(琴上的玉制弦柱);玉振金声(演奏古乐,以钟发声,以罄收韵,集众音之大成。金指钟,玉指罄)
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 [sth.resembling jade]。如:玉色瑗姿(色泽如玉,姿态万行);玉溜(目光);玉箸(玉筯。死后垂下的鼻涕);玉笋(美女的手指);玉竹(一种竹,颜色青黄相间)
比喻美德、贤才 [virtue;moral excellence;worthy person]
君子比德如玉。--《礼记》
又如:玉笋之班(人材行列。唐末朝士风貌优异有才华的人,称玉笋。得与其列者称玉笋班);玉堂金马(指翰林出身;亦指出身高贵,文武双全);玉堂(翰林院);玉音(帝王的话语)
玉 <形>
敬辞。多用以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等 [your]
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。--《战国策》
马嵬坡下泥土中,不见玉颜空死处。--白居易《长恨歌》
又如:玉文(对文字的美称);玉面(尊称人的容颜);玉札(对别人书信的敬称);玉躬(玉体);玉声(对他人言语的敬称)
形容美好 [beautiful]。如:玉蕴辉山(周身包含着耀人的光彩);玉女(美女;仙女)
形容洁白 [pure as jade]。如:玉魄(月华);玉屑(喻洁白的雪花);玉珥(太阳两边的云气);玉羽(洁白的羽翼)
珍贵 [valuable;precious]。如:玉苗(珍贵的幼苗);玉编(珍贵的典籍)

  • 拼音:yi

    五行:

    笔画:15画

繁体:毅      吉凶:吉      部首:
姓名学:
学识渊博,清雅荣贵,出外吉祥,出国之字,多才贤能。
详细解释:

毅 <形>
(形声。从殳,“殳”指兵器。本义:意志坚强、果断)
同本义 [firm]
毅,有决也。--《说文》
毅,强而能断也。--《论语·泰伯》
刚、毅、木、讷近仁。--《论语·子路》
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--《论语·泰伯》
性严毅。--清·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又如:毅武(刚强勇武);毅烈(刚毅节烈)
坚决 [resolute]
心毅,则憎心见于下。--《韩非子·八说》
杀敌为果,致果为毅。--《左传》
又如:毅色(严肃坚决的神态)
残忍,残酷 [ferous]
强忍犯义,毅也。--《国语·楚语下》

         ↑顶部